“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自创立之初便开始举办的年度学术盛会,每年都吸引着无数计算机科学领域学者们的目光。作为中国及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与研究盛会之一,该大会已成功举办二十届,足迹遍布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参会人数超过 40,000 人,包括 39 位图灵奖获得者在内的 200 余位杰出学者在大会中做过主题报告。
2009年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
主题:3 Screens and 1 Cloud: Rethinking Computing
日期:2009年11月4日、11月6日
地点:庆应大学、京都大学
-
主题:计算与你同行
日期:2004年11月9日、11日
地点:北京、成都
活动详情:
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数千名中国学子与计算机界世界级大师面对面,了解到了计算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本次大会以“计算与你同行”(Computing and Society)为主题,探讨未来人们的计算生活将无时、无处不在。莅临此次活动的嘉宾也是阵容鼎盛:其中有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 、首位华裔诺贝尔奖(Nobel Prize)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被称为“工程学界的诺贝尔奖”——德雷珀奖 (Draper Prize) 的得主Chuck Thacker博士;“图灵奖” (Turing Award) 获得者姚期智博士,计算机图形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Kurt Akeley博士;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Rick Rashid)博士;微软雷德蒙研究院院长凌大任博士,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博士等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报告。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面向来自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科研人员及相关院系师生,集中展示计算科学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着“身在微软,服务中国,架起中外计算机学术交流的桥梁”的宗旨,微软亚洲研究院自1999年第一次举办“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至今,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每年邀请至少两位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以及最优秀的计算机大师来华传道。“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已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学术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事,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交流思想、激荡智慧的舞台,也为国内计算学科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了解国际先进技术、掌握计算发展趋势的机会。
-
主题:探索计算之源
日期:2003年11月5日 – 6日
地点:北京、西安
活动详情:
计算大师济济一堂 深入探索计算之源
——第五届”21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1月5日,第五届“21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此次大会以“探索计算之源”为主题,两位“图灵奖”获得者–Butler Lampson博士、Raj Reddy博士,首位华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博士,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Rick Rashid)博士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张亚勤博士等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报告。来自北京地区主要科研院校共计250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了此次盛会,就现代计算科学的本源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此次活动再次体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架起中外学术交流桥梁,全力推动中国计算科学基础研究发展”的郑重承诺。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创新有赖于对其本源的深入探索。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之源呢?传统理论如何适应呈指数增长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的需求?以证明微分几何中卡拉比猜想和广义相对论中正质量猜想而荣获菲尔兹奖的首位华裔科学家丘成桐教授做了题为“几何与图形学”的主题演讲,对传统几何与图形学在数字时代的新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图灵奖获得者微软公司杰出工程师Butler Lampson博士、图灵奖获得者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Raj Reddy博士分别就“现实世界中的计算机安全”以及“数字图书馆与人类生活”等话题对人类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做了理论预测和规划。
微软公司负责研究院全球事物的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介绍了微软研究院在推动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流的人才和平等、自由、开放的研究氛围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微软研究院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计算科学的发展,让科技更自然的融合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博士在下午做了题为“创新的五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题演讲,总结了研究院过去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对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介绍。张亚勤院长谈到研究院的成长时深有感触:“五年前,一群华人科学家带着‘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梦想和创业般的热情开始了在中国的科研旅程。今天,当我们回顾研究院所取得的成就时,心中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我们将秉承’创新成就未来’的理念,一如既往地服务于中国及整个亚洲地区计算机基础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外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合作,推动中国及整个亚洲地区基础科学研究的进步。”
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对本次大会主题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21世纪计算’将消除不同教育水平、不同专业背景人群间的知识壁垒,将彻底打破语言的壁垒,让全世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能平等获取、共同创造新的知识。当微软在1990年推出WINDOWS 操作系统的时候,它以方便易学的人机界面使无数普通人开始使用计算机,走出了‘人人共享’的历史性的第一步,我衷心希望,在包括在座各位的全世界IT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世纪的计算’将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人共享’的服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志勇表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主办的’21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交流知识、探讨未来的舞台,它为国内计算机基础研究的进步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我们有信心把这个研讨会办成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一个品牌。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五年来,已有多项联合资助的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顺利展开,其中部分项目已取得了令人兴奋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鼓励国际间合作,继续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携手搭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会上还进行了第五届“微软学者”奖的颁奖仪式,共有来自亚太区23所高校及研究所的28位学界英才获得了这一荣誉称号。
作为支持西部教育及人才培养的一项战略性举措,这一行计算专家将于11月6日走访西安交通大学,向古城西安的3000多名计算机专业师生介绍计算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
主题:高信度计算
日期:2002年10月18日 – 19日
地点:北京、广州
活动详情:
计算机科学大师汇聚燕园,掀起“高信度计算”学术热潮
——第四届“21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0月18日,于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举行的第四届“21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再次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此次大会以“高信度计算”为主题,三位“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Andrew Yao)博士、Manuel Blum博士和Jim Gray博士,国际知名计算机专家和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Rick Rashid)博士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张亚勤博士等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报告。来自北京地区主要科研院校共计两千三百多名师生积极参与了此次盛会,就计算科学的未来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此次活动再次体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架起中外学术交流桥梁,全力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发展”的郑重承诺。
比尔∙盖茨曾指出:我们必须引导产业,将计算机安全性整体提升到一个新台阶。科技的发展已经在很大成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然而目前的现实是人们尚是不能像信赖电器和电话那样信赖计算技术,隐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等各方面都仍然存在着一些隐忧。围绕“高信度计算”这个主题,姚期智博士做了题为“量子密码的新方向”的主题报告;Manuel Blum博士携妻子Lenore Blum博士一同做了题为“慵懒的密码学家如何做人工智能”和“高信度计算:硬件、软件和算法”的主题报告;在负责微软研究院全球事务的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Rick Rashid)博士则以生动的方式展示了在充满高信度计算的未来世界中教学研究将如何进行;微软公司副总裁兼雷德蒙研究院院长凌大任(Dan Ling)博士和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张亚勤博士也分别介绍了微软研究院在“高信度计算”这一领域所取得的一些科研成果。
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的图灵奖,主要授予那些在计算机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对计算机未来发展有长远和重要影响的个人。2000年,美国计算机学会(ACM)授予了姚期智博士该年度的图灵奖——这是图灵奖自创立以来首次授予一位华裔学者,姚期智博士为全世界华人争得了荣誉。谈到此次来京参加大会,姚博士说:“与最富有天分的中国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特别高兴和激动,也希望借此行多了解一些国内学术界的发展动态。学术研究的进步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衷心希望在国际学术交流的讲坛上能够听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博士在下午做了题为“创造计算的未来”的主题演讲,展示了研究院在过去几年来取得的最新技术突破及其应用。在谈到促进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推动先进学术思想在整个亚洲地区传播方面所做的努力时,张亚勤院长指出:“在刚刚举行的’软研究院亚洲开放日’上,我们与亚洲和中国近百家媒体共同回顾了成立四年以来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以及与高校之间的成功合作。今后,我们将秉承’创新成就未来’的理念,一如既往地服务于中国及整个亚洲地区计算机基础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外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合作,推动中国及整个亚洲地区基础科学研究的进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乃彦表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我国主持基础研究的机构之一。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主办的‘21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对推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加深青年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都做出了贡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鼓励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借助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个好的桥梁,为我们科学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共同来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唯一的基础科研机构,自1998年成立以来每年都邀请全世界最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到中国访问交流。“21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计算机学术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事,成为每年一次中外计算机专家、学者交流思想、激荡智慧的舞台。
另悉,10月19日这一大型学术研讨会将移师广州。作为“长城计划”广州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软亚洲研究院、广州市科技局与中山大学共同举办“21世纪的计算”大型学术研讨会,向华南地区2300多名计算机科研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广大师生介绍当今计算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发表对计算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
-
主题:拥抱智能计算
日期:2001年10月17日
地点:北京、上海
活动报道: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微软中国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拥抱智能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2700多名计算机科研人员和相关院系师生,与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享誉国际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们,在机器智能、智能网络、智能计算系统、新一代用户界面及新一代多媒体等领域,将进行持续两天的面对面交流。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创办于1999年,本次为第三届。北京的会议结束后还将移师上海举行,届时,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将出席大会,并将向1600多名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作主题演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表示,举办这一研讨会的宗旨是让国内的科研人员和师生能有机会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与国际最高水平的专家直接交流。他说,“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为中国的“计算机基础研究的进步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迅速成长中的中国信息产业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开幕式上,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克·雷斯特博士宣布,鉴于成立仅3年的微软中国研究院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并且在促进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推动先进学术思想在整个亚洲地区传播方面有不凡业绩,微软公司决定将微软中国研究院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10月18日第二版)
-
日期:2000年04月25日
地点:北京
活动详情: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在网络时代延伸
——微软中国研究院将再次举办学术盛会
微软中国研究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于2000年4月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二十一世纪的计算 – 进入网络时代”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度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雷(Jim Gray)博士、激光打印机的发明人盖瑞· 斯塔克伟泽(Gary Starkweather)博士、负责微软研究院全球事务的副总裁里克·雷斯特(Rick Rashid)博士、以及来自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地的资深计算机科学家、国内各大科研院校的两千多名研究人员和计算机系师生将共聚一堂,分别从用户界面、多媒体技术、语音技术以及系统和网络等方面探讨网络时代计算技术的最新发展。
这次研讨会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继1999年6月成功举办“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之后,为促进中外计算机界的学术交流而作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微软中国研究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签署合作协议后联合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学术研讨活动。
进入网络时代的计算技术将向哪里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将对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拓展过去的计算大师们对未来计算的构想,使它们逐渐变成现实?已经存在了800多年的古老而传统的信息载体 – 纸张,是否会被新的信息载体所取代? 未来十年内硬件设备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适用于这些设备的软件又将给我们的工作、学习、沟通和娱乐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以上这些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在此次研讨会上,吉姆·格雷博士、盖瑞· 斯塔克伟泽博士和里克·雷斯特博士将分别作题为“信息技术中仍需探索的领域”、“二十一世纪纸会慢慢消失吗?”以及“个人计算,一个全新的未来”的主题演讲,以他们多年从事的研究为基础,向大家介绍他们对于进入网络时代的计算技术发展趋势的全新看法。
4月26日,微软中国研究院还将在上海举办同一主题的研讨会,吉姆·格雷博士、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系副主任舒维都博士、微软雷特蒙研究院高级研究员Eric Horvitz博士以及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将为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1000多名计算机系师生介绍网络时代计算技术的发展方向。
-
日期:1999年06月28日
地点:北京
活动详情:
图灵奖得主首次应邀访华,中美顶级计算机科学家北京高峰对话
——微软中国研究院学者提出“身在微软,服务中国”
6月28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了计算机基础研究界关注的焦点。微软中国研究院在此举办“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再次表明了其“身在微软,服务中国”,架起中外计算机学术交流的桥梁的承诺。图灵奖得主、中外顶级计算机科学家、国内各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部分高校计算机系师生共一千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下一世纪的计算技术将往哪个方向发展,将如何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一直是全人类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计算机研究人员发明了多项新技术。这些发明,有的获得了巨大成功,有的则半路夭折。图灵奖得主Butler Lampson博士通过分析这些成功的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些未来最有潜力的科研方向。而Raj Reddy教授则介绍了创建全球数字化图书馆,以实现全球信息共享的设想,并从商业、教育和学习、医疗保健、通讯、信息获取和工作质量等方面描绘了计算技术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Raj Reddy教授表示:“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的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将成为下一世纪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到中国来是我很早就有的心愿,我希望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广泛地与中国的同行交换对未来的计算和Internet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作贡献。”
同时,研究院与《计算机世界》合作举办的“中美顶级计算机科学家高峰对话”也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两位图灵奖得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以及潘云鹤、迟惠生、张钹、高文、顾钧、马颂德等六位国内顶级计算机科学家轮番上场,共同描绘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中科院计算所所长高文说:“下一世纪是计算的世纪。中国想尽快赶上世界IT产业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有众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国际大公司及国际知名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用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健康高速的发展。”
自1998年11月5日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以来,目前已有50多位高水平的学者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其中在多媒体技术研究方面,以张亚勤博士为首的一批研究员已成为全球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方面顶级水平的团体。这些从美国归来的中国学者在谈到科学研究的抱负的同时,也提出了“身在微软,服务中国”的口号。他们希望通过类似今天的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学者的交流,促进中国计算机基础研究的发展。
此后,众多科学家进行了分组讨论,分别从人工智能的未来、新一代图形技术与CAD、语音界面、新一代系统和网络等方面探讨未来计算的发展方向。
微软公司负责科技与研究的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表示:“微软公司一直致力于与中国开展各层次的研究与合作,我们希望多进行类似的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信息介绍给中国的研究人员,并通过双方的探讨和努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也很欣赏我们年轻的中国学者提出的口号:‘身在微软,服务中国’,我想这也是微软在中国投资发展的结果之一。”